Suum cuique. 各應得其有。
APH、千銃士、托爾金。
寫手,偶爾畫個圖。

敦刻尔克观后心得

星期一跟芽芽一起去看了敦刻尔克,说一下心得:

(先说无剧透的,下面开始要说有剧透的部分时会再做警示,但这里先说一声。)

去看的是IMAX版本,音效很震撼,爆炸和子弹射击和各式各样的声音都很冲击,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可能有人不喜欢,但我觉得那很有在五感上拉近场景的作用,至少我是真的有被震慑到。配乐也是一直掐在心上。

时间线交错的问题看到有人说很乱,但我倒是觉得还好,我觉得他每切一次镜头我都能用很短的时间搞清楚这是哪个时间点。所以其实并没有感受到悬疑感。

大概不能算是哭,但看的时候一直断断续续在流眼泪。开场可能不到二十分钟我就留了第一次眼泪(这一次肯定不是被感动出来的,但我很难说清楚倒底为什么),最后眼泪不是断断续续了,就是一直流,但不是像看星际效应那种哭,就...很平静(?)而且有后劲,我到公车上还会因为闪过某个画面而突然鼻酸。

不过这部片并不煽情,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平铺直叙。

这部片当然是英国本位,但是在英国本位的前提下我认为算是很中立(?)里面并没有用什么篇幅来骂纳粹、酸政/府、黑法国。前因也用很短的时间与精简的篇幅交代完,重点完全放在呈现这个事件的样貌。我觉得这就是这部片很好的地方,他们在撤退的过程中基本没有杂念,完全就是求生、求生、求生、要回家,顶多有些人会留一点心顺手帮一把同袍。甚至,求生也大半是本能。其他念头几乎都是在踏上英国之后才开始冒出来的,这点就显得很真实了。

看的影评有提到说他看到最后不记得主角叫什么,我有认真注意了一下这件事,然后...主角根本没有说他的名字吧...!没错,这部片基本没有塑造什么英雄或特殊的人。主角有主角的戏份,但他还是在一个大整体之下。再说一次,我觉得这部片就是在说这个事件,从三个视角说这个故事。所有的主要角色群都在提供他们的视角,用各种感官各种角度体会那个当下,而他们是谁、过去与未来如何,并不是这部片主要想呈现的。我觉得这种几乎没有主角的手法很好,淡化个人塑造反而让人更能进到整个事件里,因为那些活下来的、没活下来的,有可能是任何人。

虽然画面很干净、甚至有些画面特别美,很多人都说不像是在战场上,但我自己是看Discovery的二次大战全彩实录长大的,倒觉得这部片在呈现这个事件的手法挺不错。就我个人看法而言,所谓的真实不一定要在于这些部分。

海滩上等撤退的军人据说都不是CG而是真正的临演,所以有看到有人说怎么人看起来这么少w其实我觉得请到几千个临演已经很不错了哈哈哈哈。

还有那些出现的民船,也是拿当年真正去救援的民船去拍的。喷火式战机也是真的飞到天空上拍,驱逐舰也是真的(不过我记得拍戏的驱逐舰是跟法国借的w)!诺兰真的是很用心。 (BTW我其实不是诺兰粉,在此之前我只看过星际效应而已。)借了实品来拍这点也是让人莫名的感动。

幕后花絮里面诺兰一直在强调观众的"感受",他用真实的船只战机、真正地在敦克尔克海滩与英吉利海峡与天空上拍戏、请来真人临演、重建当时的防波堤、真正地在现场做爆破,而不是藉由CG,就是为了尽可能让观众身历其境,让演员的反应更真实。我是看完电影后才挖到幕后花絮的,事前并不知道这些事情,但在看电影的时候确实感觉到了身处其中,感谢他的用心。

看完很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说不好看,但我自己是很喜欢的。推荐任何想写或创作有关战争题材的人去看。

看完觉得活着真好啊...(虽然这很老生常谈,但两个小时跟着他们这样生死交关后想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样。)以及,不论在在什么时代,都感谢任何坚守冈位或勇于付出的人。

看各家评论时我比较惊讶的是,法国观众似乎也挺中意的wwwwwwww
之前看预告的时候本来还很担心法国人看了会因为自家人戏份太少,一怒之下拍一部土伦港自沉之类的(#

在看各家影评时也知道了一些东西,讲个印象最深的:
皇家空军的箴言是Per ardua ad astra,拉丁文,翻成英文是"Through adversity to the stars"(从逆境中飞往群星)或 "Through struggle to the stars"(藉由奋斗飞往群星)。
看完电影回来看这句真是格外有感觉...


下面就开始说应该有剧透的部分了:


------

看到有人在说这部片里面塑造跟着撤的法国人好像特别懦夫,我觉得并非如此。首先,角色说的话与作品中想说的话是不能画上等号的。这点很重要!

然后剧里面想跟着撤的法国人发生了什么事,做了什么事:

最开始观众注意到想跟着撤的法国人应该是在防波堤被拦下来的那群吧,英国士兵一直跟他们说"这是我们的船,你们的船等等会来,不要上我们的船" ,然而打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两边海岸都是德军了,法国的船到底要怎么绕过来啊? !法国人大概也有想到这件事(或是根本不想等了,继续待在这片沙滩上多可怕啊!)所以还是一直冲撞想往英国的救护船前进。这一段倒是没感觉到懦夫什么的,只感觉到了英国人真的是各种呼拢啊。 (不过这些都是小兵啊,也可能是真的觉得法国方也会派船吧...)

然后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就是一开始跟着主角行动的那位,在船内因为语言问题被揭穿是法军。主角最早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埋葬英军的尸体,值这时候才发现他拿了那个尸体的军服穿来假冒英军。这时候其他英军是有说他是个法国懦夫之类的话,但他们说这句话我不认为有什么实质意义。他们就只是想把他丢出船外而已啊?! (这还不是英国船,这是荷兰船欸!虽然我不知道是怎么绕过来的...)只是想煽动所有人同意把法国人丢出去啊,这时候他们所说的懦夫我不认为可以跟角色塑造扯上关系。至于穿英军军服想混在其中上船这件事,结合前面法军被挡那一幕,我只觉得他很临机应变啊。他很多同袍不是不想走,而是走不了不是吗。

对了,这里主角的话虽然老套,但我还是很感动的...

"这样不对,他是法国人,我们是盟友。"
"不然你出去?"
"不行,我要回家。"
"如果说这就是代价呢?"
"...如果真是这样,我会接受,但(我知道)这是不对的。"

撤退的法国人大概就这两部分,我是没看出来什么特别懦夫的形象塑造啦。

况且,不要说法国人了,回到英国的士兵从生死关头回过神来,也开始觉得自己是懦夫啊。这部片淡化角色塑造的用意不就是这样吗?这些在战场上穿越生死的士兵,有可能是任何人。

一开始主角通过的殿后防守阵线也全是法国人在顾,军官也说邱吉尔台面上说英法士兵同进退(虽然私底下w),所以我觉得这片真的没黑法国人,不管是整体,还是想跟着撤退的,都没有什么特别负面的塑造。

接着说一些比较零碎的:

看见德军轰炸鸡被打下来完全开心不起来,虽然每次都有"得救了"的感觉,但在电影的叙事手法中会不自觉地想到那里面也是一个人。也一直想到"再见,吾爱"里面的路德,德军战斗机飞行员,英伦轰炸时却被叫去开轰炸机,无法接受轰炸平民的举措却又对此毫无办法。

最后,知识就是力量啊,我看到陆军军官跟海军军官说"什么?我以为三小时涨潮一次!"的时候都要跟海军军官一样无奈了。 "那还好你是陆军,我是海军,对吧?"

结果其他陆军也以为三小时涨潮一次...唉。


拿这一段作结吧。

"做得很好。"
"什么?我们只是活着而已。"
"那就很好了,孩子。"


-----------

我知道我消失一段时间了,然而还是写不出东西来我想撞墙OTZZZZ


评论(2)
热度(27)
© 晴映楓紅 | Powered by LOFTER